機器人正在搶走你的工作嗎?
時間:2016-07-13 10:14
來源:智通培訓學院
機器人正在搶走你的工作嗎?
“真的要機器換人嗎?”——這是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孟慶虎教授在第三屆機器人峰會演講的題目,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眾所周知,在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環保意識加強、生產成本提高等因素正在使得“機器換人”成為一種迫切需要,同時,也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一種必然選擇。那么,大規模機器換人會帶來失業潮?
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實際上,受工業機器人靈活性、柔性以及工作范圍等因素限制,東莞機器人培訓現有的工業機器人能夠代替人工作的比例大概是30-35%左右,近7成的工作工業機器人還不能代替人類工作。目前,汽車業、電子業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以滿足產品的精度與質量要求。
此外,從概念上來講,機器換人并不是用上機器人之后,人就失業了。機器換人的興起其本身就是人口紅利消逝的“果”,自然就不能把前者歸咎為失業之“因”。“對失業擔憂的背后,實際上是產業轉型升級中出現的人力結構與崗位需求之間的矛盾。”世界機器人大會秘書長表示。
一方面,中國每年有近八百萬大學生面臨著就業壓力,東莞機器人培訓學校而他們不愿意去做工人;另一方面,過去幾年里農民工待遇大幅上漲,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然而農民工的勞動素質和職業能力卻并未同比例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也無法適應產業升級、新技術發展的要求。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表示,中國企業的傳統優勢是低成本、勞動密集,而機器換人需要最多的是科技、人才、資本密集度較高的產業,隨著中國傳統產業競爭優勢逐漸不復存在,產業轉型升級將伴隨著人員的重新配置。
這必然會出現部分結構性失業。不久前公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在機器換人的大背景下,農民工等群體的人力資本水平和就業結構特征決定了他們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可能不可避免地遭受沖擊,甚至會出現比較嚴峻的失業風險。
徐曉蘭認為,應對機器換人,當前急需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與素質。一方面讓機器代替下來的員工再次走入課堂,重新就業;另一方面,中國也急需培養一批具備“工匠精神”、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技術工人。東莞工業機器人培訓
有鑒于此,機器換人并不會給中國帶來大規模失業潮,但結構性的失業難以避免。而在筆者看來,機器換人的本質原因是中國制造業的升級與轉型,制造業的升級與轉型正在要求中國摒棄目前低端、重復、來料加工式的制造模式,向制造業的高端進發,向利潤高、科技含量高的領域進發。